注意力
来源:咨询发布时间:2020-11-24 05:59:22
最近,在一档萌娃真人秀《亲爱的小课桌》中,一位妈妈的教育方式震撼了全场。
小男孩徐敬凯号称一暑假能做200张卷子,可是第一天来到托管班时,不愿意与其它孩子交流,一脸胆怯和忧郁,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敢说出来。
原来,是他的妈妈一直觉得他做什么都不够好,200多张试卷,都是靠惩罚出来的。
敬凯妈妈甚至坦言:小孩子是不该有快乐童年的,他们不需要玩,因为玩过了就是玩过了,什么都不会留下,只会浪费时间。
因此,她选择让徐敬凯的童年被试卷和刷题所包围。
其实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,只不过在托举孩子的过程中用力过猛。
像敬凯妈妈这样的父母现在并不少,太多家长在教育这条路上卯足了劲儿往前冲,生怕孩子落后谁一步、输在了起跑线上。
即使有的家长接受了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,却仍希望为孩子托举出一个不凡的人生。
正如薇妮斯蒂.马丁所说: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,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,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。
每个妈妈都拥有了一颗“爱心+细心+担心”的玻璃心。
从孩子一出生,就早早投资各种早教班、兴趣班。为了能顺利就读名校,不惜花重金购入学区房。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,接受更精英的教育。
微信朋友圈里曾传过这样一张图,父母俨然已成为孩子们的起跑线。
UC大数据发布的《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》中指出,导致家庭焦虑因素的前两名是小孩健康和小孩教育。
有一项调查报告显示,四成以上的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家庭总体收入的48%!
这意味着一个家庭几乎已经将所有的“赌注”压在了孩子的教育上。
前几天某知名教育机构跑路,北京一位母亲的哭诉让人扎心:为了报培训班,我把家里唯一的房子卖了。
为了孩子,这位妈妈投入太多,可是现在钱要不回来,家也没了。
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住着最贵的学区房,吃着最贵的药,安着最贵的支架,鸡飞狗跳地陪娃写作业……(还好,支架的价格便宜了)
除此之外,爸爸的缺位、工作的压力、对全职妈妈的偏见都会让妈妈对未来过度担心,陷入孤独与不安之中。
北京卫视2018年纪录片《起跑线》中,记录了几个海淀娃的日常。
对这些孩子来说,学习是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。而对他们的妈妈来说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着孩子不断向前……
可是众望之下,孩子的压力和妈妈的焦虑也在增加。《少年说》中,一位妈妈提前三千多天给女儿进行高考倒计时。
从孩子三年级开始,每年高考结束后,妈妈都要组织一场“高考分享局”,让女儿去交流学习。
女孩说,现在才上初一,妈妈这样做,自己的压力真的很大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在焦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自己也会表现出异常的焦虑,一旦遇到大的问题,很可能承受不了。久而久之,孩子要么变得自卑,要么变得叛逆。
有太多急于求成的妈妈,对孩子犯错的容忍能力下降。
不是孩子怕输,而是父母自己输不起。
父母的焦虑就像一种恶性循环,伤害着孩子与家人的关系。
不要让中国式的焦虑,废掉了我们的孩子。
看过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的一段采访:
他说人人不顾自己和孩子的条件,千方百计培养精英,实际上是不可取的,一个正常的社会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配的。
的确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,与其焦虑,父母还不如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平凡、尊重孩子的选择、合理期待孩子的未来。
杭州的六年级男孩小胖虽然成绩不好,但热爱厨艺。
一位硕士妈妈也已经授受了自己儿子是学渣的现实。
韩国教育学博士全声洙在《犹太式教养》中提到:
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100米赛跑,要想跑完全程,速度应该从头到尾都控制均衡。而马拉松运动员失败或放弃的原因,并不是因为他们跑得慢,反而是跑得太快。
未来如何我们不知,陪伴孩子平稳地、开心地跑完人生这场唯一的马拉松,才是当下最需要做的。
愿每一位妈妈都能在孩子与自我之中找到平衡,不被内心的焦虑所挟持。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长大,最终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!
(本文作者:博沃思主创团紫苏,左手医右手文,爱生活,爱畅想,宝妈一枚,转载请联系授权)
博沃思教育 让育儿更轻松 让孩子更优秀
558398位用户已预约